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一、学院简介

  教育学院始肇于1993年,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2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开办有小学教育、教育管理两个方向教育硕士,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20多年来,教育学院全体师生秉承“弘德、博学、敏行、敢先”校训,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造“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师范文化,积极建构教师教育专业品牌,提升教育学学科优势,形成了“综合培养,发展专长”育人特色,着力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专业扎实、教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教育人才。

  注重学科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学院以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建设为突破口,以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师范教育与文化传播” 为依托,积极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立足湖北教育实践,服务于地方教育发展,依托“揽月教育论坛”打造学术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学学科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教育学术氛围日益浓郁。学院建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机构“基础教育研究院”、“计生特殊群体心理援助与研究中心”。

  创建专业品牌,引领专业发展。学院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凸显了学校办学特点,带动了学校其它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小学教育专业先后获批省级品牌专业(2010)、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2018)、省级一流专业(2019)。2019年,小学教育系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育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应用心理学获批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小学教育(2021)、学前教育(2023)、应用心理学(2024)三个本科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专业认证。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4人,兼职教师4人,其中,“湖北名师工作室”(2017)主持人1名,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含在读)1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100%,多名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院在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实践、中小学德育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先后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多项。

  优化办学条件,统整共享资源。学院建有教师专业“师范技能训练中心”,包括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室、教师书写技能训练室、电钢教室、舞蹈室、手工制作教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等训练空间;拥有数量充足的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统整微格教学、教育技术、教育与心理、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等实训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成长需求。“能说会辩、能写会画、能教会研”的“三能三会”师范文化日渐形成。

  全程实践育人,助力学生成长。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职业驱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科学规范的全程实践教学、特色鲜明的师范技能训练、校地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志愿引领的社会服务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培养了一大批社会责任感强、人文素养好、创新精神足、实践能力强的区域基础教育骨干力量。“全国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闵楠飞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学科带头人陈倩、援藏教师姜贤腾、何卓成等优秀毕业生,形成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5%以上,多人获得区县级以上教学类奖励,成长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

  校地协同育人,主动服务地方。学院与地方教育局联手共建“湖北省教师教育共同体”(2023),加快培养培训、职前职后相互衔接,着力增强教育发展水平,打造“UGIS”四位一体的区域教师教育共同体。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依托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湖北名师工作室,围绕农村儿童发展、农村教师发展、农村学校发展、农村教育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学院承担湖北“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培养。

  未来,教育学院将不忘“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贡献!(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