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徐菁昊,摄影:李梓良,审核:邹强)4月25日下午,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13名同学于揽胜楼1122会议室进行了见习经验总结与研习交流研讨。此次交流研讨会围绕为期一周(4月14日-18日)的见习经历展开,参加会议的13名同学分享了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见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同学们收获满满,感悟良多,现场气氛热烈,教育理想与问题思考在交流分享中碰撞交融。
实践淬炼:从课堂设计到管理智慧
在为期一周的见习中,同学们深入咸宁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三、四年级课堂,观摩一线教师课堂授课,参与班级管理,并记录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详实的过程与作法。交流会上,同学们结合具体案例,畅谈见习收获,抒发见习感悟。
汤瑞雪同学以语文课堂上的教学管理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游戏化教学管理方式让同学认真听讲:“老师通过小小惩戒‘有缘人’的方式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听课,‘有缘人’就是那些上课总跑神的同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效的课堂管理手段,同时也为我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提供了参考。”
刘微同学以见习班级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为例,提到“柔性引导”的重要性:“面对学生之间矛盾,指导教师用‘情绪角’代替批评,循循善诱,先了解事件的起因始末,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评价,不偏袒每一位学生。”
张晓同学则聚焦教学设计细节,强调好的教学板书可以在课堂上有效的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并方便他们课后回顾。
徐菁昊同学则以自己捕捉到的小学生将抖音视频中血腥小游戏形象作为绘画题材这一不良现象,协助班主任老师积极进行引导与干预,并对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深度思考。
总而言之,13名同学的发言涵盖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家校合作、师生交往等多个环节和领域,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碰撞的思考火花。
总结反思:厚植教育情怀,夯实专业根基
活动最后,邹强老师从专业视角进行总结。他高度肯定了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载着思考归”的学习态度,并强调:“见习是师范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既要学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生关系处理的经验与技巧,更要学会从每次见习中看出背后的原理与门道。”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困惑,邹老师建议:“在见习过程中要多记录、多反思、多向小学指导教师虚心请教,对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要多问为什么,为自己以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积累相关经验。”
专业成长:以见习为起点,向未来启航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对阶段见习成果的梳理,更深化了师范生对职业使命的认知,强化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据悉,我院将持续推进与咸宁市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协同育人合作,着力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通过“观摩-实践-反思”的循环模式,助力师范生向卓越教师的顺利转变。

同学们积极开展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