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与专业建设 >> 专业简介 >> 正文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办法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05-13  来源:    浏览次数:

为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小学教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等文件精神,落实我校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稳步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订2009-2015年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专业现状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发达国家就开始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历程,提高教师素质是其主要目标,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是其主要途径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逐步拉开序幕,旧三级的教师培养制度被新三级的培养制度取代,小学对教师的学历和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催生了我国高等教育小学教育专业。

我院小学教育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是全国较早开办小学教育专业的学校之一。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人民需要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重大。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存在着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等问题,许多基层小学甚至还不能开设完整的教育课程,因此,本专业社会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广大基层小学需要高学历的各学科教师,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任重道远。是故,本专业发展前景良好,这也要求本专业办出自身的特色,形成自身的优势。

本专业设置主干课程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学概论、高等数学、艺术概论、教育科研方法等。本专业依托教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音乐学、美术学等。本专业主要由小学教育团队,教师教育团队,教育学教学团队,专业实践教学团队、美术学专业团队和音乐学专业团队组织教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小学教育专业师资规模结构形成,2008-2009学年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助教6,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0.3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硕士13人、学士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0.83%本专业现有在校本科学生人数共194人,其中0534人、0629人,0761人,0870人。

本专业现有培养小教师资技能的舞蹈室1间(65),数码钢琴室1间(65,钢琴25台),美术创作室2间(135),计算机教室1间(微机52台),微格教室5间,有校外实习基地2个,见习学校5所。此外,正在筹建教师技能自主训练中心及技能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三字两话(画)训练及相应的检测标准等内容体系。

近三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2篇,参编教材1部,各级教学与科研立项18项。建设有校级精品课程《教育学》1门。

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我院小学教育立足基层社会对小学教师的需要,培养本科层次人才,加强素质教育,注重教学技能培训,经过四年培养,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的小学教师,逐步形成了注重培养适应小学教育特点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特点和优势,毕业生受到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2、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本专业教学科研设施、办学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的教师有必要继续增加;本专业教师应能承担更多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特色尚需进一步明确与突显。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供求矛盾正在发生变化,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给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小学教师需求情况也在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本专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办学条件还需继续改善,教师还需要立足基础教育实际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争取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小学教育专业也要修订专业建设规划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规格的内涵,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改进教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培养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建设的思路,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为导向突出优势特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要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校、优质教师的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服务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小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研究,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政治思想好、科学文化素质高、服务基层意识浓,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

围绕培养目标,针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突出培养特色,提高办学质量,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整体规模适度,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学条件优良,教学管理规范,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基地。争取到2010年,把本专业办成校级品牌专业,2015年,建设成为省级品牌专业。

1、师资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教师教育,学科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2、教学条件建设

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本专业技能实验室建设;建立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关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学生教育实习需要;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选择购置图书资料,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图书资料的数量与质量。

3、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构建教师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教育实践教育四大课程模块。课程设置充分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并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

大力推进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规范主干课程,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教育学》)和2门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加大实践课程开设比例,加强教育技能培训,建立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强化课程的导向功能。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加强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地方小学建立伙伴协作关系,实施全程连续实践教学制度,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教学问题,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小学,锻炼才干,聘请中小学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学校,指导学生发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建设案例教学教材,实施案例教学,以生动、实际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注重教师技能培训与教学、学生活动的紧密结合,加强微型教学训练,建立微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提高教师技能。逐步实施代岗或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延长实习时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4、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加强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团队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课程考核、教学督导、质量监控等相关管理与考核制度。把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2009年底,本专业专任教师达2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44%,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7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16%

2010年底,本专业专任教师保持25人,与上年大致持平。

2015年底,本专业担任教学的专任教师达2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50%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达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中青年教师人数的25%。培养省级、校级、院级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培养和造就1-2名在湖北省小学教育专业中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2、保障措施与实施办法

出台教师培养培训的相关政策,落实师资培养培训经费,开辟形式多样的教师进修学习渠道,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进取的激励机制。

学院重点选择和培养学术带头人与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委培、引进、外聘、进修学习等方法,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理论和学术科研水平,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爱生乐教的良好风气。

充分调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研、科研积极性。积极创造外出进修机会,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小学教育实践,使教师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型向教学与教育实践一体化的转变。

 每年引进1名优秀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培养2-3名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聘请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担任小学教育专业兼职教师,把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论及实践技能融入到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当中。

五、教学条件建设

(一)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1、建设目标

2009年底,在现有1间舞蹈室、2间画室、1间琴房、52台计算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微格教室和专业实习基地等的功能;

2010年底,本专业教学办公用计算机增加到10台,新增专业实验实习基地3个。

2015年底,本专业音乐、美术、书法等专用教室配套齐全,专业实验实习基地8个。

2、保障措施与实施办法

加大投入,到2015年,计划投入50-80万元,不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

在满足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建立与中小学的伙伴协作关系,建立专业全程实习模式;

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二)图书资料建设

1、建设目标

2009年底,建成专业教学科研资料室一个,图书资料3000册;

2010年底,资料室图书资料4000册,期刊、杂志、报纸20种;

2015年底,资料室藏书量达到8000册,常年订有期刊、杂志、报纸35种。

2、保障措施与实施办法

加大投入,重视专业教学纸质图书资料、音像等电子资料的购置,确保图书资料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利用科研项目,收集图书资料和各种电子数据资源。

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目标

2009年底,本专业建成2个研究中心,6个教学团队,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建设好现有的一门《教育学》精品课程,出版《教育学》新教材。重点支持《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两门课程建设,为实现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向案例教学转变作好准备。

2010年底,在上年的基础上,再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争取把《教育学》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个,承担省级课题2-3个,校级课题8-9个,出版教育学教材1部。校级精品课程?

2015年底,争取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基本实现主干课程资源上网,组织编写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教材3部,争取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5个,省级课题5-6个,校级课题10个。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能力。2009年下半年实施全程连续实践教学制度,研究新课程标准及小学教学问题,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到2010年,与地方5所小学建立伙伴协作关系。到2010年,《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建设案例教学教材,实施案例教学;建立微型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提高教师技能。2009年,施行代岗或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延长实习时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2010年后,逐步推进代岗或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让本专业的学生与地方小学共同发展。

2、保障措施与实施办法

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重点支持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全程连续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实践课程考核标准,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理念,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及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拓展学生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七、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1、建设目标

2009年底,进一步修订专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专业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并装订成册。

2010年底,建立专业课程试题库,建立专业全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2015年底,不断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保障措施与实施办法

借助学校各项改革制度与政策,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基层组织管理。

把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课后辅导、课外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检查,坚持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坚持领导听课和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坚持学生评教制度,坚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和严肃考纪、考风。

教学质量监控采取教学常规检查、院教学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同行听课评教、学生评教等措施,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专业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