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与发展 >> 校友工作 >> 正文

关于选择的几点分享:优秀校友09心理毕业生何鹏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4-06-08  来源:    浏览次数:

关于选择的几点分享

前两天收到卢老师的留言,才发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确实不假,离开咸宁学院已经5年了,到目前为止也已经工作2年了。卢老师希望我能写个材料给他,主要是了解我们毕业后的经历和发展情况,或是有价值的成就和经验分享,我其实有些迟疑,一方面很久没有写东西,对文字比较生疏,怕词不达意;另一方面,相较于同期的同学,我似乎没有什么耀眼的现状,只是还安安稳稳地在学校做着一份自己还算喜欢的工作而已。但是转念一想,毕业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自己确实有一点点收获,特别是现在和学生打交道比较多,也许个人经历可以在生涯规划上供大家讨论、给大家一些参考。

  ——题记


 


先跟大家说一下我简单的经历吧:2009年从教育系毕业后,我进入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3年的硕士学习,专业方向是心理咨询。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也参与了实习与实践:2010年获得国家二级(上海)职业咨询师从业资格证,在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担任校内咨询师;做过大专院校的兼职心理课程教师;在居委会实习;在公司做项目。2012年硕士毕业后应聘到现在的岗位,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做学生的职业辅导,平时也一直保持在华师大心理咨询中心担任兼职咨询师。

回顾过去的5年,自己做了很多选择:关于考研、工作和生活,庆幸的是,我没有太多后悔和遗憾,似乎每一次选择都帮我向自己的理想迈进了一步,即使选择中有冲突,但是意识和无意识的力量帮助着自己,所以首先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永远相信自己有行动的力量,一旦做出了决定,请相信你的决定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几段选择经历。

 

20118月:选择考研

本科快毕业时,觉得自己很茫然,有一种危机感,就像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青春期,虽然年龄上不完全吻合,但是自己确实经历着“自我同一性”的冲突:“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现在是什么状态,毕业后应该从事什么工作,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考虑到自己对所学专业很有兴趣,而本科学习的知识只是入门,我希望自己能了解更多;另一方面,心理学专业虽然较新、市场需求比较大,但是同时也因为新,职业专业性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因为我们的知识只是积累,没有“直观的价值,可能不会有很理想的求职结果。不知道现在的大学生会不会有这些困惑。当时看身边很多同学准备考研,我们那一届应该是教育系第一次那么多同学复习考研吧,复习氛围很浓,于是我毅然决然地加入到考研的行列里。真正开始复习是在8月底,当时报了政治考研班,暑假就提前回到学校。复习、选择学校、报考….一系列流程很繁琐,特别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时候真的很难熬,因为没有做任何找工作的准备,如果考研失败可能就错过求职季,所幸的是当时我们考研有小学习团体,大家一起学习,复习不下去时,就结伴去校门前的KTV发泄,声嘶力竭却让自己的压力得到疏通,至今也很怀念那段艰辛又美好的时光。

考研时选择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目标太高很可能落榜,目标太低考上后可能会有遗憾,所以报考学校时会谨慎。但是每个人都是心怀理想的,当时我把学校定在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因为有亲戚在北京,如果真去北京读书,可能不利于自己独立性的培养,而且北师大公认为心理学专业全国第一,竞争肯定比华师大更激烈;另一方面的考虑是目标定高一点,复习会努力些,即使没考上华师大分数也不会差,可能有调剂的机会。综合考虑后报考了华师大,家人也表示支持。最后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顺利坚持到了最后。

关于这段选择,我记忆深刻的是选择的意义。对于我来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有知识上的巩固和提升,所以考研复习时是有内驱力支撑自己的,即使会苦也会掺杂着甜;其次,我并不是不想工作,而是我心里知道如果我以本科学历去找工作,找到的工作肯定是自己不够满意的,我希望有提高。如果只是为了考研而考研,可能你能够坚持复习,即使成功也可能只有苦的回忆,而且研究生的科研任务并不能引起自己的兴趣,那最后的结果会更不尽如人意,所以做决定时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了解自己选择的需要,然后确定一个大概的目标。分享给大家我很喜欢一句话“对于没有目标的船,无论什么方向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201111月:选择就业

研究生入学前,对学习有很多幻想,希望自己以后能继续读博,成为一个学界都能知悉的人物,但是现实和理想永远是有差异的,硕士毕业时我还是决定工作。

由于我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所以科研要求不是很严,除了上课的时间,我并没有其他途径来丰富自己,而研究生课程比本科更少,一下子空虚了,觉得自己辛苦努力不想这样虚度,曾一度很沮丧。记得刚入学的那几个月,适应是一个问题,有时也会与在其他学校读研的同学沟通,发现大家的境遇都差不多,慢慢的也就适应了,于是我找到了其他的途径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进入学校咨询中心做助理工作。在咨询中心虽然工作琐碎,但是每周的咨询业务学习让自己受益匪浅,偶尔有一些专业的工作坊还可以蹭课,在这期间自己报考了国家二级咨询师并顺利的获得从业资格认证,最终在一年的助理考核后,我顺利的成为一名校内咨询师,开始心理咨询的个案面询。

自己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读研期间也考虑过出国深造,但是三年的学习让我觉察到自己目前并没有做好攻读博士的准备,博士科研的要求和论文的压力、全职读博时家庭和个人的压力等都是非常大的。另外考虑到自己想读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所学,如果我能一直实践自己所学,并在工作中学习的话,也是自己满意的状态。在对自己澄清这些后,我决定工作。

但是如果以心理咨询作为主要工作的话,在上海的生活压力很大。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挂靠一个心理咨询机构,然而刚进入机构的咨询师收费标准大概100-200/小时,而且需要上交一部分管理费给机构,咨询量也不是稳定的,养活自己是一个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找一份全职但又有较多空余时间的工作。

从放弃读博到选择工作,我比较有感触的是当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可能自己会纠结,但是如果能从纠结中找到行动的力量,一切就会豁然开朗;可是如果你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冲突里,不去行动和改变,那你之后的生活就只能是自怨自艾,停滞不前。面对冲突做决定时,既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也要果断的行动。

 

20123月:选择现在工作

找工作时我没有像大家一样海投简历,一方面我当时在公司实习有留用机会,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我就准备留在公司;另一方面我觉得海投对于我来说比较费时,因为大部分公司都符合不了我空余时间的要求,所以只是选择性的投递了3家公司,一家国有房企,一家央企,另一家是外资500强公司。当时了解到国企和央企相对空余时间会比较宽松,选择投递1家外资公司是以备两个国企都失败时能有面试机会。最终面试结束我拿到应聘的央企offer,当时决定去央企。幸运的是研二时在学校实习过半年,实习学校的老师告诉我当时可能有机会,问我愿不愿意回去学校,我把我的情况告诉了那位老师,她觉得我手上的offer也很好,要我仔细考虑,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学校,也就是我现在工作的地方。仔细思考过后,我觉得学校的环境较公司更适合我。首先学校有寒暑假期,不用像公司一年365天的工作,假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次学校工作环境宽松,偶尔有事请假或提前一会下班也问题不大;第三点,因为我在学校实习过,与部门同事熟悉,而我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开展职业辅导团体活动、接待学生一对一职业咨询,这些都是我的专业可以发挥的地方,不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

 

现在的我,整天和学生一起,每周接2-3个心理咨询的学生个案,一年两个假期的休息,让我很知足,每一个决定自己都有信心,我知道我一直在向自己的目标前行。

回顾这5年,也许平淡,有时也会留有遗憾,但是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在不久的将来会遇到更好的自己,也希望看到这段文字的朋友可以遇到最好的自己。

 

2014518

 

PS:何鹏,我院09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我院首个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学生,优秀毕业生,他的选择观点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