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梦之翼”团队“暑期关爱特殊儿童,传递爱与温暖
通讯员:汪卓
审核人:郑珍
2025 年 7 月 7 日至 11 日,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梦之翼”志愿服务团队怀揣着热忱与爱心,走进咸宁市七彩梦康复中心与市残联,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用实际行动为特殊儿童送去温暖与关怀,谱写了一曲充满爱与希望的乐章。
七彩梦:专业与温情交织的实践场
活动伊始,“梦之翼”团队便全身心投入到七彩梦康复中心的各个场景之中。志愿者们深知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秉持“每个孩子都需要个性化方案”的原则,在协助记录儿童肢体协调训练过程时,格外细致用心,不放过任何点滴进步。从最初面对孩子时稍显青涩的紧张无措,到后来配合得愈发熟练,志愿者们切实体会到“耐心与专业同等重要”的深刻内涵。
在体适能训练室,趣味横生的画面不断上演。平衡木上,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专注的神情令人动容;而在球类游戏区域,欢声笑语回荡,“独木桥闯关”“连续拍球”等项目让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与志愿者们一同参与,在奔跑、协作中,运动协调能力稳步提升,那挥洒的汗水仿佛是他们成长的印记,也彰显着无限的活力与希望。

图为志愿者辅助训练
不过,PT(物理治疗)室的场景却让人心酸又敬佩。这里有因基因问题难以平衡行走的小姐妹,还有在软垫上多次跌倒却顽强站起的十岁女孩,她们每一次艰难的肢体摆动,都承载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一位志愿者感慨道:“亲眼看着她们咬牙对抗身体的失控,才真正领悟到‘生命韧性’的沉重分量。”

图为志愿者辅助儿童行走
与此同时,言语治疗室和游戏治疗室则像是充满魔法的成长空间。志愿者们拿着发音玩具,耐心引导孩子们开口,那原本含糊不清的音节逐渐清晰,如同春日里冲破冻土的新芽,充满生机。当孩子们主动递出积木分享时,那份被呵护的成长更是清晰可见,沙盘游戏、手工缝制玩偶等活动,也让康复过程变得趣味十足,充满童真。

图为志愿者认真观摩
残联互动,搭建沟通的桥梁传递温暖情谊
在市残联,同样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关怀。幼教部的剪纸课上,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沿着线条裁剪,每一次成功的裁剪,都能让孩子们的眼中绽放出兴奋的光芒,那是收获成果后的喜悦。融合班的绘画课堂里,志愿者们反复示范绘画技巧,帮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美好世界,当色彩斑斓的作品呈现出来时,一种无声的默契已在彼此心间悄然生根发芽。

图为志愿者与儿童剪纸
个训室中,蓝色布帘后摆放着各类专业教具,志愿者们辅助治疗师对孩子们进行一对一训练,见证着孩子们从只能发出模糊音节到能清晰喊出“老师好”的显著进步,这背后是无数次耐心引导与不懈坚持的成果。而在感统训练室,数字卡牌游戏成为孩子们打开社交大门的钥匙,孩子们主动递出卡片的瞬间,或是彼此相视一笑的默契时刻,都传递出他们社交能力正在逐步提升的积极信号。

图为志愿者教儿童识图
深刻感悟,特殊教育蕴含生命真谛
从七彩梦康复中心到市残联,这一路走来,“梦之翼”团队的志愿者们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们在PT室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在体适能课堂感受到了成长的力量,在剪纸、绘画等互动中体会到了陪伴的价值。通过这次实践,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绝非简单的技能传授,它更是一场“看见每一个生命”的心灵之旅。那个说着 “妈妈不要我了” 的小男孩,渴望的是满满的安全感;那对努力行走的姐妹,期待的是平等的目光;每一个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都在呼唤着社会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带队教师总结:“这是一堂‘生命教育课’。我们不仅是辅助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而科学的康复体系,才是孩子们飞得更高的风。”
爱心不止,持续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已画上句号,但“梦之翼”团队的脚步并未停歇。他们带回的不仅是一份详实的实践报告,更是对特殊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责任担当。未来,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康复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新模式,让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特殊儿童群体。同时,志愿者们也希望借助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呼吁社会各界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注,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共同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充满爱的蓝天。
“微光汇聚希望,童心点亮成长。”相信在“梦之翼”团队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特殊儿童们定能在平等、包容的阳光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彩,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为志愿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