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暑期反诈宣传绘就警民同心画卷

发布者:廖红梅 陈黎姿  发表时间:2025-07-12  来源:自创    浏览次数:

暑期反诈宣传绘就警民同心画卷

通讯员:廖红梅 陈黎姿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7月7日至11日,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慧眼识诈”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咸宁市公安局、咸安区公安局、湖北银行咸宁分行,共同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反诈宣传实践活动。这支由12名大学生组成的青春队伍,足迹遍布咸宁17个社区与乡镇,以多元创新的形式将防诈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在盛夏里掀起了一股全民反诈的热潮。作为咸宁校园法治联盟的重要力量,他们用年轻的声音传递着守护平安的决心,让警民同心的画卷在城乡之间徐徐展开

图为 宣讲员陈凯在三元社区宣讲防诈知识


此次活动创新性地构建了“警校银社”联动模式,四方力量深度协同,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合力。咸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前整理了近期本地高发的“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等典型案例,并派出经验丰富的警官对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从话术技巧到案例解析提供全流程专业指导各社区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提前通过微信群、公告栏发布活动通知,为宣讲搭建起便捷的平台;而大学生志愿者们凭借天然的亲和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架起了专业知识与群众理解之间的桥梁。多方力量的深度融合,让这场反诈宣传既保持了专业严谨的底色,又充满了生动鲜活的烟火气。

图为  宣讲员廖红梅在旗鼓社区与居民互动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们展现出极强的知识转化能力,将复杂的诈骗手段化繁为简。他们提炼出“诱惑突破—制造恐慌—诱导转账”的诈骗三步法,结合咸宁市公安局提供的真实案例,让居民直观感受骗局的套路。

针对不同群体,宣传内容更具针对性。在香城社区的未成年人专场,宣讲员用情景剧演绎了“游戏账号买卖诈骗”的全过程:“骗子先在游戏里说高价收号,等你信了,就会要你交‘保证金’,钱一转过去,就再也联系不上了。”生动的表演让孩子们恍然大悟,纷纷举手分享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在老年人较多的三元社区,宣讲员重点讲解“养老投资”陷阱:“那些说‘交一万返十万’的项目,其实都是画大饼,等把钱骗到手,公司就跑路了。”他还教老人们一个实用口诀:“不贪小便宜,不轻易转账,有事找儿女,报警找警察。”而在年轻人聚集的书台社区,户外宣讲则聚焦“网络刷单”“虚假网贷”等骗局,志愿者结合案例提醒大家:“凡是说‘躺着赚钱’的刷单,都是诈骗;正规贷款不需要提前交任何费用。”

图为 宣讲员在书台社区以情景剧开展户外宣讲


五天的时间里,“慧眼识诈”志愿服务团队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室内室外双管齐下的宣讲模式,同时融入团队自创的反诈情景剧帮助居民理解反诈知识。居民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被动聆听转变为主动参与。咸宁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警官江汉评价道:“大学生志愿者用青春活力打通了反诈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懂年轻人的语言,也能耐心陪老年人聊天,这种‘警校银社’联动模式,为全民反诈注入了新的动能。”

图为 “慧眼识诈”宣讲成员与警官合照

对志愿者而言,这场实践也是一堂深刻的成长课。刚开始宣讲时,宣讲员袁培硕还会因为紧张忘词,经过几天的历练,他已经能从容应对居民的各种提问。“以前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原来身边有这么多陷阱。能帮大家提高警惕,再累也值得。”袁培硕的话道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

  活动虽已落幕,但反诈的热情仍在持续升温。许多社区主动联系团队,希望能开展后续宣讲;倾听了宣讲活动的居民,纷纷在微信群里分享防诈知识。这场跨越五天的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市民的防诈意识,更在警民之间筑牢了信任的桥梁,为构建“全民参与、共筑平安”的社会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