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报到证》的历史局限与改革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6-03-16  来源:    浏览次数:
       《报到证》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最后一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和广大毕业生的利益。能否圆满收官,在于稳步推进。上篇我们谈到了报到证的历史发展、功能与作用。今天我们谈谈报到证的历史局限和改革的必要性。《报到证》的改革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而改革的,从时间上来看,经历了《分配工作报到证》、《派遣报到证》和《就业报到证》三个历史阶段。今天看来《报到证》有她存在的价值,也有其弊端。
         一、《报到证》本身的局限性
        第一、强化了高校毕业生都是“干部”“单位人”的观念。解放后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不论你在哪里工作,一定是某一个单位的人,否则你就不是一个“人”,或者说不是一个有组织(传统意义的组织)的人。有单位才有身份、有单位才有保障、有单位才有舞台、有单位才有地位,有单位才有发言权。《报到证》强化了这种观念和意识。家长们看好的单位和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国有单位、体制内单位。在他们看来灵活就业那不算就业。这对年轻人择业意识的形成和职业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
        第二、强化了人才以学历高低为评价标准的社会观念。什么是人才?社会的评价标准是,重点大学毕业了是一流人才,地方院校毕业了是二流人才,民办本科院校毕业了是三流人才,高职院校毕业了算是人才。那些没有国家颁发报到证的,用人单位不认为是人才,招聘不予考虑。90年代江汉大学等六所大学(还有鄂州职业大学、沙市职业大学、荆门职业大学等)实施高校改革试点,毕业生不发《报到证》,面向社会自主择业,结果毕业生难以入职,最后这项改革只好退回来。《报到证》区分了毕业生性质、毕业学校和层次,有利于用人单位按照毕业生的性质、毕业学校和层次来确定接收安排。但也强化了以学历高低来评价人才标准的观念,这显然不利于轻能力重学历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
  第三、强化了教育系统毕业生就业管理制度的约束性。毋庸置疑,《报到证》在保护应届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保护应届毕业生就业顺利的同时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些刚性束缚。譬如,毕业生在毕业的第一年内调整了用人单位,人又在外地,需要重新办理就业手续,这就是一个麻烦。不办还不行。有的毕业生签约的地方当地不转户口和接收档案,人要去工作,户口要回原籍,档案要托管,《报到证》只有一份,怎么办?有的毕业生毕业时没有落实好单位,等到落实好了单位再办时又过了规定的时间,办不办?成千上万名毕业生要编制就业方案,办理就业手续,统计就业率,通过《报到证》落实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对学校有很强的刚性约束。
 二、《报到证》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用人单位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民办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企业越来越多,以上企业占到全部企业的90%以上。从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到企业去工作的毕业生稳定在75%左右,其中高职毕业生达到80%以上。企业只要你去工作,户口档案基本上都不管。《报到证》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可有可无。计划经济时期,毕业生就业有三个主渠道。即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它们各占录用毕业生的1/3。今天,应届毕业生被机关录用的不到2%,被事业单位聘用的在12%左右(以上指在全部就业毕业生人数中)。国有企业招聘人数占全部企业招聘人数的12%左右。也就是说,体制内就业单位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26%左右。
       第二、就业方式的变化。由于新职业不断出现,今天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自由化的发展趋势。他们不想像父辈那样,现在就可以看到自己退休时的模样和大致的结果。有更多的学生想要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他们想要创造自己的未来,哪怕前途未卜。譬如,自主创业、自我雇佣、团队合作、创造发明、极客威客、网络写手、个人工作室、形象代言、电竞主持、游戏代练等等。他们的选择有时令他们的家长气愤和无奈。他们就是那些没有传统意义单位的人。因此就工作而言,《报到证》不仅有没有意义不大,而且带来了问题。因为,你现在可以不要,一但你若干年后有幸进入国有单位,你没有报到证就是一件麻烦事。当年,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内地单位的一些干部、技术人才纷纷南下。内地单位为了留住人才卡住档案不放,接收地方宣布重新为他们建档。10年、20年后的今天,南下的许多干部开始或已经提拔到领导岗位,可是因为档案中没有大学毕业的材料,包括《报到证》。结果在提拔、调动、退休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带来麻烦。
        第三、择业情况的变化。90后毕业生就业中自主择业的因素不断增强。他们择业的机会比较多,择业的环境比较好,择业的要求比较高,择业的时间比较长。这样就带来了一个新的现象,择业的变化比较大。一年之内要求改变就业去向、调整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激增。我简单地算了一下,我们省近年来每年要求重新办理就业手续的毕业生接近1万人(不算哪些实际上有变化,但不来重新办理就业手续的人数)。有的同学昨天签了协议,今天就后悔,因为有更好地单位出现。有的专业,毕业生半年内改变就业单位的比例高达40-60%(违约率之高,用人单位深受其害)。问题是麻烦事就来了,你要办违约手续,这就关系到重开《报到证》,学校也跟着受累,暑期还要安排人专门开展这项服务工作。违约的许多毕业生因嫌麻烦,也不愿意受协议约束,干脆就不管《报到证》的事了。等到哪一天要转档案、迁移户口问题又来了。
        今天不论是从《报到证》本身的局限性还是从就业现实情况来看,《报到证》制度的改革都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