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与学科建设 >> 科研工作 >> 科研成果 >> 正文

以研促教促服务:教育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1-30  来源:    浏览次数:

以研促教促服务:教育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


一、教育学院简介

教育学院学院现设置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其中,小学教育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全省最早培养小学师资的专业,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依托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候选学科群,2010年小学教育专业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2015年小学教育专业再获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于2012年创办并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培养幼儿园师资的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于2004年创办并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2

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共计32人。其中,教授6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12人(含在读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为20人,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的教师)共25人,占全院教师人数的78.13%。

二、教育学院科研工作概况

目前我院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学生发展、小学课程教学、计生特殊家庭家庭心理干预等研究方向。

近年已搭建了较好的科研平台,为师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条件。2016年获批建设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同年与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共建、共管、共享”创新平台——咸宁基础教育研究院,

近年来,我院与多个县市政府、教育局达成合作协议,为教师深入基层开展田野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0年,学院推动学校同崇阳县政府签订了《义务教育对口交流与合作协议书》;2015年,协助学校同咸宁市教育局签署了《关于加强教师教育研发与发展合作协议》。

科研工作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取得较好的成绩。近5年(12-16),我院教师或科研立项6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2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8项。共获科研经费106.95万元(含配套)。发表论文总214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 16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录 4 篇。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其它省级奖项4项;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教育哲学》编写项目1项,主编教材7部,出版专著3部。

三、科研提升教学的途径与成效

1.深入教育教学等社会实际开展田野调查,将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丰富生动课堂教学,延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咸宁市咸安区横沟中学等近20所幼儿园、中小学签署了伙伴协作协议,打造发展共同体。教育学院教师积极将各自研究领域的调查发现,用于课堂教学,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如吴亚林教授对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李朝霞老师的失独家庭心理干预、魏昶老师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杨红霞老师关于民办中小学教育管理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调查研究、袁尚会与邹强老师关于学校德育的研究等,与课堂教学内容均由紧密的结合,在教学中运用最新的调查研究延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以科研团队为中心成立学生志愿团队,增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

2014年,学院同咸宁市卫计委签署了合作协议,负责对咸宁市计生特殊家庭开展心理帮扶。2016年5月27日,学院再次代表学校同咸宁市计划生育协会、咸安区卫计局签署了“咸宁市城区计生特殊家庭志愿服务项目合作协议书”。 2017年10月16日,学院又代表学校同咸宁市卫计委签署了合作协议。以李朝霞老师为团队为负责人,心理学专业老师参与的,以教育学院学生(心理学专业学生为主体)为依托的志愿者团队,对失独家庭开展心理帮扶。通过志愿者与失独家庭结对,定期到失独家庭开展心理疏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政府等的肯定。

2016年9月2日,国家计生协会国内工作部副部长刘秀萍,湖北省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张友芳、秘书长周良逸,咸宁市卫计委主任王勇等一行来校考察参观了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项目,对学院开展的计生特殊家庭关爱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2017年3月13日下午,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郝林娜在湖北省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张友芳、市计生协会副会长邱子邑等人陪同下考察了湖科关爱失独家庭团队项目成果,并表示:“咸宁的计生特殊家庭安抚工作做到特别扎实,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湖北科技学院关爱失独家庭团队的工作功不可没。”

2015年暑假,本项目负责人李朝霞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关爱失独家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优秀重点团队”。2017年3月,关爱“计生特殊家庭”志愿服务团队被咸宁市妇联评为咸宁市三八红旗集体。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咸宁市“失独家庭”现状调查及其心理干预》,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义务支教是学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特色活动。近几年,学院引导学生成立了“扬帆心愿”、行知学社等两支义务支教队。“扬帆心愿”义务支教队组织各年级学生深入咸宁市咸安区钱塘小学、咸宁市咸安区杨下小学、咸宁市咸安区郭林路小学等学校参与课程教学、课外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义务支教活动,学生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练就了师范技能,开拓了视野;行知学社义务支教队在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长寿村、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开展了义务支教活动,深受村民好评。如今,“扬帆心愿”、 行知学社两支义务支教队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志愿活动,将所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引用。

3.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育学院科研课题组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吸收大量学生参与了课题研究的辅助工作。如学生参与课题调查、数据分析、材料整理、论文写作等工作。学生在参与课题调研过程中,深入社会实际,对现实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接触,切身体验,有助于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数据录入与初步处理,熟悉统计分析软件,掌握科学数据分析方法;在材料整理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发展了综合思维能力和信息出来能力。


4.以教学科研为基,开展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我院与多所中小学建立了伙伴协作关系,尤其在近两年来,与横沟中学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我院教师与横沟中学教师开展了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实验,确立了符合横沟中学实际的“导学案”教学理念 与设计。在多次交流与探讨过程中,教育学院教师广泛而深入地接触了基础教育的实际,纷纷确立了各自的课题研究领域,并与横沟中学教师合作申报了湖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三项,后期拟将研究成果直接投入横沟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强成果的转换,发挥对一线教学改革的辐射作用。

自2010年起,教育学院连续还7年承担了“国培计划”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1500多人;连续2年承接了咸宁市“省培计划”( 新机制招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近500人。通过伙伴协作、“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锤炼,学院既提高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又助推了地方学校发展。

在学校转型和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群建立的背景下,围绕着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思路,教育学院立足于服务基层,注重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主要途径有:根据教育学院教师的专业研究特长,围绕着某一课题项目,组成课题组,积极开展课题的申报,目前已经有8个课题组;根据课题的需求,统筹全校各专业的师资力量,致力于某一项目的申报;根据一线教学改革的需求,与中小学教师组建课题组,共同就一线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参与项目申报;等等,这些途径旨在从整合的角度,以问题为中心,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

5.开展学术讲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教育学院开设了湖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论坛学术讲座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拓宽教师的学术思路与领域,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面向全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约28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多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