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动态 >> 教学动态 >> 正文

202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开展“同心共筑心理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活动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12  来源:    浏览次数:

                                                             

9月11日下午3时,教育学院202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同心共筑心理梦”专业思想教育活动于揽胜楼1002教室温情启幕48名怀揣梦想的新生,在张碧云、蒋霞霞两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以及4位经验丰富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姐的悉心引领下,通过八幕精彩纷呈的沉浸式体验,完成了一场“从破冰相知到共情共鸣、从好奇探索到深度认同”的专业初心探寻之旅,为精彩的大学生活镌刻下第一枚熠熠生辉的“心理”坐标。

第一幕:指尖共鸣:慢亦坚定,蜗牛也要跳舞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往上爬……”随着经典童谣《蜗牛与黄鹂鸟》的旋律响起,新生们跟随视频学跳手指舞,用指尖比出“葡萄”、模拟“爬坡”。张老师顺势引导:“壳是压力,也是保护;专业学习就像蜗牛爬坡,慢却坚定。”三位同学勇敢分享“曾被嘲笑”的学习经历,现场掌声化作最好的疗愈,从此消解了陌生与拘谨。

第二幕:生日圈:非言语的“无声祝福”

“生日圈”挑战,54人仅凭眼神与手势按出生年月列成“时间轴”。当9月出生的9名同学被悄然围于中央时,54人齐唱生日歌,用非言语沟通传递温暖,诠释“心理学人”对微表情、肢体信号的敏感与尊重。

第三幕:相似圈:20余名“社恐”找到组织

“谁爱听林俊杰?”“谁喜欢看动漫?”……随着问题抛出,同学们一次次跨步进圈。惊呼声、击掌声此起彼伏,“以为只有自己社恐,没想到圈里站了20多人!”相似圈让同学们意识到:在这个班级里,自己并不孤单,有不少和自己有共鸣的伙伴

 

第四幕:专业画像:心理学≠沙发+催眠

“我心中的心理学”头脑风暴环节,同学们将“情绪、治愈、逻辑、科学、共情、神秘......”等关键词生成词云。随后,蒋老师以专业而生动的方式,结合教育学院发展分享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历程;围绕培养目标的蓝图,阐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与能力要求;聚焦协同实践的场景,展示心理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融合创新;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介绍专业不断优化升级、追求卓越的动态过程。通过这四个维度的系统介绍,蒋老师成功地为心理学“去魅”,破除了长久以来笼罩在心理学头上的“玄学”滤镜,帮助同学们树立起对心理学的科学认同与理性认知。

第五幕:循环自我介绍:13分钟“开盲盒”

4组同学需在13分钟内完成“名字、家乡、爱好、美食、最想去的地方......”等14轮信息交换。高密度“车轮战”式分享笑声不断,天花板几近被“掀翻”。新生们感慨:“原来交流并不难,难的是先伸出手。”

第六幕:集体共鸣总结

 在各小组交流进入大学后最期待和最担忧的事情”时,同学们敞开心扉。有人期待在大学成为更好的自己,自由发展摄影、文学等爱好;也有人担忧挂科,面对新环境感到迷茫不确定。老师认真倾听后,肯定大家有学业自我效能感,称挂科、迷茫是成长挑战,鼓励大家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尝试探索。老师的话如明灯,让大家重燃信心,带着这份力量,同学们将勇敢开启大学新征程

第七幕:专业宣言:宇宙当教室,被看见即成长

各小组齐聚,智慧交融,只为给应用心理学专业正名。经过热烈讨论、思维碰撞,再经全体举手表决,202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宣言荣耀诞生——“当你准备好被看见,整个宇宙都是你的老师!”刹那间,54个青春且坚定的声音同频响起,如激昂的乐章,在教室穹顶久久回荡,彰显着大家对专业的热爱与笃定。

第八幕:同心圆:把未来点亮,把团结写进誓词

活动尾声,54人围成同心圆,用“拇指相触”代替拥抱,齐声宣誓:“认识你们是我的荣幸,和你们一起学习是我的期盼。我愿意互相分享、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成长!”闪光灯定格,一张“拇指银河”照片为活动画上温暖句号。随后,同学们将写给未来自己的寄语贴满“希望之墙”,化作点点星光,照亮前行之路。

本次“同心共筑心理梦”专业思想教育是教育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幕沉浸式体验,2025级应用心理学新生在欢笑中完成专业认同的首次“团体辅导”,为后续学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根基。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专业+思政+实践”三位一体的新生引航工程,助力每一位心理学人“慢却坚定”地向上攀爬。 (撰稿:蒋霞霞    审核:俞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