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暑期支教队》
记者 杜培清 摄影 赵忠志 特约记者 刘畅
近年湖北科技学校每年有600余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西部阳光”计划暑期支教活动和“精准扶贫”支教活动等。年轻而又坚韧的大学生们把一腔热情、一身汗水默默播撒在了遥远西部的黄土高原、红色鄂南的崇山峻岭,有的大学生甚至在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农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他们用纯洁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传递出了湖科的正能量,咸宁的正能量,青年一代的正能量!
——党委副书记 校长吴基良教授
对家住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7组的陈可欣小朋友来说,这个暑假充满了欢乐。每天早上,她都迫不及待地要赶到畈上村小学上学,因为那里来了一群湖北科技学院的暑期支教老师。
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师资力量缺乏,畈上村小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学点,不少村里的孩子在这里上完小学四年级以后,不得不到四十里以外的金塘镇小学或县城里的小学继续上学。当听说有湖北科技学院的义务暑期支教队到村里支教,不管是在畈上村小学上学的留守儿童,还是在外求学回家过暑假的孩子都来了。由于支教队的人数和教学点的容量有限,支教队和村委会协商后决定:“所有报名的学生须持本村户口本才能入暑期班”。最终,暑期支教队招了142个学生。
15名支教队员除了一名女生是本地人,其他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是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学生社团——行知学社社员。暑期班实在是太庞大了,他们的压力自不待言。支教队根据到校学生的情况,将所有学生按年龄阶段分为六个班级,经过认真筹划,为学生准备了语文、数学、趣味英语、安全课、手工、美术、体育等丰富的课程。
一年级的学生囊括了从学前班到一年级的学生,有35人之多,刚开始的时候,支教队员面对这群调皮的学生束手无策,后来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套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课堂变得趣味多多,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六年级包括了从六年级到初二年级的学生,支教队为他们开设了一个辅导班,对十几名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为他们夯实学科基础,从学习中找到自信。
支教队的队员大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每天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做饭或煮面条过早,因为虽然是8点钟开始上课,但是有些孩子在七点钟就出现在校园里了。中午,支教队员和家住得较偏远的40多个学生一起在食堂里吃中饭,然后督促他们进教室午睡。“你不看紧这些学生,他们一转眼就跑到河港里玩水、到烈日下暴晒,溺水、中暑的安全隐患极大!”行知学社副社长、支教队队长谢民旺说。
下午两点钟开始上课,五点钟放学,在送走最后一名学生后,支教队员就着村民送来的蔬菜,自己动手做晚饭。支教的一天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累并快乐地结束。
“其实这些大学生们刚来我们村里联系支教的时候,我们的村干部对他们都持怀疑态度,觉得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办得起来。但是从7月4号进驻村小学到现在,支教队不仅给留守学生的暑假注入了新鲜活力,还让我们认识到就近入学对培养学生的乡情有着重要意义,有不少村民希望他们能延长支教时间。为了学生就近入学,崇阳县教育局也已立项,为畈上村建一所幼儿园。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建起完全小学,以后欢迎他们年年都来这里支教。”畈上村支部书记陈明远说。
湖北科技学院校长吴基良教授表示,近年湖北科技学校每年有600余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西部阳光”计划暑期支教活动和“精准扶贫”支教活动等。年轻而又坚韧的大学生们把一腔热情、一身汗水默默播撒在了遥远西部的黄土高原、红色鄂南的崇山峻岭,有的大学生甚至在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农村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他们用纯洁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传递出了湖科的正能量,咸宁的正能量,青年一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