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教育硕士研究生第一期“揽月教育书会”顺利开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15  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姚鑫玥,审稿:邹强)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914日下午,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精心组织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揽月教育书会”在揽胜楼1022教室如期开讲。教育硕士专业兼职导师、教育硕士班班导师钟儒刚教授领衔开讲。

1  钟儒刚教授开展揽月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以“《论语》‘学而第一’中的孔子教育思想”为读书会主题。钟教授聚焦《论语》“学而第一”章的解读差异,展现经典文本的丰富阐释空间。他指出,不同学者基于时代背景与学术视角,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核心语句提出了各具深意的解读。进而通过跨文化对比,进一步揭示《论语》首章背后的文化基因——儒家“乐感文化”。他首先简要介绍了西方“罪感文化”与日本“耻感文化”的特质,随后重点阐释儒家“乐感文化”的独特内涵

                                                                      图2   钟教授为大家剖析“学而第一”的蕴意

然后钟教授进一步将视角转向“学习模式”,深度解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深层教育内涵。他提出:科学学问多遵循“三个基本—三个实”的实践逻辑: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为知识核心,通过“实验、实习实践”实现知识落地,强调逻辑严谨与结果可证;人文学问遵循“积淀—萃取・交流—思索・体验—升华”的内化逻辑,而“有朋自远方来”恰好契合人文学问“交流”环节的核心需求,凸显了“共学研讨”对人文学术探索的关键价值。              

                                                     图3  钟教授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经典故事                     


最后,钟教授将经典思想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出传统智慧的当代实践路径。他指出,尽管现代社会知识体系日益复杂、职业分类愈发多元,但《论语》“学而第一”章的智慧仍具重要指导意义:面对碎片化信息冲击与消极生活态度,应倡导以“学而时习之”的“士子式生活”为参照——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深化认知,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替代懈怠与迷茫。

“揽月教育书会”由教育学院举办,旨在通过读书分享,引导教育硕士研究生通过阅读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类经典著作,以助力研究生提升人文素养与学术能力。从对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到对文化内核的深度挖掘,再到对现实学习与人格修养的指导,“揽月教育书会”不仅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彰显了学院“以经典涵养人文,以学术赋能成长”的研究生培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