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姚鑫月,审稿:章普)10月12日,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揽月砺师工坊书香满溢,一场以“礼与儒家德行观”为核心的读书会温情展开。本次活动由钟老师主持,特邀研究生导师朱志先教授参与指导,学生黄一龙深度解读《论语·八佾》,师生齐聚一堂,教育学院各专业研究生齐聚一堂,在经典研读与名师点评中探寻礼德真谛。
读书会以“分段领读+主题分享”形式展开。钟老师率先梳理《八佾》篇核心:“此篇以‘礼’为纲,藏着儒家‘以德为体、以礼为用’的智慧,对未来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随后,参会同学轮流诵读经典,琅琅书声中,千年文字焕发温度。
作为核心分享者,一龙同学紧扣主题,结合跨专业学习经历解读:“从非教育专业到攻读教育硕士,我曾困惑‘何为教育者的核心素养’,读《八佾》后豁然开朗——‘礼’是课堂上的尊重与规范,‘德’是对学生的共情与责任,二者正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他还结合教育案例,提出“现代教育需以礼德滋养师生关系”的思考,引发全场共鸣。

图为 黄一龙同学解读《论语·八佾第三》
分享结束后,朱志先教授带来精准点评。两大亮点:一是立足跨专业视角,让礼德观有了独特解读;二是紧扣教育实践,避免经典悬浮化。同时,他补充道:《八佾》中‘绘事后素’启示我们,教育者需先修自身德行,再以礼仪规范教学,这对跨专业学生补足教育素养尤为关键。
钟老师则聚焦“跨专业成长”,提出针对性教诲:“作为跨专业考研者,你有多元知识背景,但需更注重‘师范之道’的深耕——既要夯实教育理论,更要以《八佾》中的礼德观要求自己,未来走上讲台时,才能以言行传递教育温度,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番话让在座同学深受触动。
两个小时的读书会虽已结束,经典力量却持续激荡。参会研究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读书会为契机,把礼德智慧融入学习与未来教学,以师范之道践行教育初心。此次活动不仅为教育学院研究生搭建了经典研读平台,更以个性化指导助力学子成长,为培养新时代合格教育者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