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防范诈骗,你我同行

发布者:郭妍  发表时间:2025-09-01  来源:    浏览次数:

诈骗,你我同行

—— 教育学院“慧眼识诈”工作坊开展主题宣讲

文/郭妍

为筑牢校园反诈防火墙,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让反诈防骗理念深入人心,2025年8月31日教育学院“慧眼识诈”工作坊宣讲团10名成员,深入教育学院与医学院各个班级,面向两院部众多学生推出一场“总有一个骗局为你而设”的反诈知识宣讲活动。

图为主讲人钟雨洁为同学们讲解诈骗案例

在医学院宣讲会场,宣讲团成员钟雨洁聚焦新型骗局,以 “草根演员在泰国被救” 事件为切入,揭秘人口贩卖陷阱。她指出犯罪分子会利用信任关系实施犯罪,比如通过伪装身份、编造事由等方式获取他人信任后再行骗钟雨洁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展示受害者被诱导落入陷阱的过程:先是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放松警惕,接着按不法分子要求去做一些看似正常实则暗藏危机的事,最终陷入圈套。借此让同学们认清当前诈骗犯罪严峻形势,提醒大家要警惕陌生人无端的 “好意”,不轻易相信他人,避免陷入类似陷阱

钟雨洁发挥教育学院学子专业优势,倡导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应对诈骗分子。她借心理学知识解读剖析受骗与行骗心理,给出具体应对措施及遭遇诈骗后的疗愈方法,强调遇问题要马上报警、保留证据,及时向亲友、老师求助,呼吁同学们时刻警惕,牢固心理防线,精准识诈骗。

图为医学院同学认真聆听讲解

在教育学院宣讲会场,主讲人秦欣怡依据派出所提供的网络诈骗数据,介绍 “帮信罪”“两卡犯罪” 等新型诈骗手段,提醒同学们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两卡” 及支付密码,不能泄露,一旦发现 “两卡” 被滥用,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图为 主讲人秦欣怡

活动结束后,两院同学反馈收获颇丰。有同学分享,以往面对陌生来电、可疑链接时总容易陷入被动,而通过本次宣讲,不仅系统学习了识别诈骗分子话术漏洞的方法,更学会捕捉对方沟通中的异常信号 —— 比如编造理由时不自觉地呼吸急促、回避关键问题时的眼神闪躲。如今再遇到类似可疑情况,自己能第一时间警觉,不会像过去那样轻易相信。此次活动贴合两院系需求,让同学们认识到诈骗手段更新快,有效提升了同学们防骗能力,为维护同学利益、打造平安校园筑牢根基,推动校园反诈工作扎实进展。

图为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与同学们合影